新闻资讯
NEWS
如皋市乐恒化工有限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1
如皋市乐恒化工有限公司
年产500吨均苯四甲酸二酐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
如皋市乐恒化工有限公司
2005.12
1 总则
1.1 任务由来
均苯四甲酸二酐(简称均酐或PMDA)是新型耐高温工程塑料聚酰亚胺的单体,是一种可耐高温、低温、辐射、冲击、具有优异电绝缘性能和机械性能的合成材料,可制成薄膜、纤维、漆包线漆、胶粘剂、层压板和模塑件等,被称为“黄金膜”。广泛应用于电子、电机、机械制造、原子能以及航天等领域有重要的运用,随着聚酰亚胺、涂料、耐高温增塑剂需求的快速增长,国内外对均苯四甲酸二酐的需求也呈供不应求的趋势。
如皋市乐恒化工有限公司原在如皋市柴湾镇农机站从事均酐生产,生产能力为200t/a。为加快工业布局调整,提高城乡环境质量,同时由于原厂址地域狭小,且厂址距周围居民较近,已不利于企业扩大再生产。业主决定将企业搬迁至如皋港经济开发区化工园区,同时将生产能力扩产为500t/a。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年)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53号令)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在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应对该工程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为此,如皋市乐恒化工有限公司委托上海市环境保护科技咨询服务中心进行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我中心接受委托后,在实地踏勘、调研、收集和核实有关材料的基础上,依据国家相关的环保法律法规和相应的标准,经现状监测、工程分析和环境预测评价后汇总编制本环境影响报告书,为项目主管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1.2 编制依据
1.2.1 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年5月15日)
(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4月29日)
(4)《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年10月29日)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4年4月1日)
(6)《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2年6月29日)
(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年10月28日)
(8)《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1998年11月)
(9)《关于加强工业节水工作的意见》(国经贸资源[2000]1015号)
(10)《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国家环保总局、国家经贸委、科技部,环发[2001]199号文,2001年12月17日)
(11)《化学工业环境保护管理规定》(化计字第781号文发布)
(12)《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国家环保局、经贸委等,1998年1月)
(13)《关于对重大环境污染事故隐患进行风险评价的通知》(国家环保局、(90),环管字057号文)
(14)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关于进一步加强产业政策和信贷政策协调配合控制信贷风险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产业[2004]746号)及其附件一《当前部分行业制止低水平重复建设目录》
1.2.2 江苏省有关法律、法规
(1)《江苏省排放污染物总量控制暂行规定》(江苏省人民政府(1993)第38号令)
(2)《关于印发<江苏省排污口设置及规范化整治管理办法>的通知》(苏环控[1997]122号文)
(3)《关于加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若干规定》(苏环委[98]1号)
(4)《江苏省危险废物管理暂行办法》(江苏省政府[94]49号令)
(5)《江苏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江苏省政府,2003年3月)
(6)《关于印发〈区域开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关于循环经济内容的编制要求(试行)〉的通知》(江苏省环境保护厅,苏环便管(2004)22号)
(7)《江苏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江苏省环委会、江苏省计经委、江苏省建委、苏环委(1998)18号)
(8)《江苏省长江水污染防治条例》(2004年12月17日江苏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
(9)《江苏省工商业鼓励发展重点技术、产品导向目录》,2005。
1.2.3 评价技术依据
(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2.3-93、HJ/T2.4-95,HJ/T169-2004;
(2)《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B/T3804-91;
(3)《江苏省环境影响报告书主要内容标准化编制规定》(江苏省环境保护厅,2003年6月)
(4)关于印发《江苏省工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主要内容编制要求》及《环境影响报告书考核评分细则》的通知。江苏省环境保护厅,苏环便管(2005)148号,2005年5月19日。
1.2.4 其它相关资料
(1)《如皋市乐恒化工有限公司有限公司500吨/年均苯四甲酸二酐可行性研究报告》(2003年7月)
(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申报(登记)表》(见附件)
(3)《关于同意如皋市乐恒化工有限公司移址扩建年产1000吨均四甲酸二酐技改项目的批复》,皋计经技【2005】126号。
(4)《如皋市沿江经济开发区环境影响报告书》(2003年10月)
(5)《如皋港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有限公司建设项目(2.0万吨/天)环境影响报告表》(2005年12月)
(6)固废处理协议。
1.3 编制目的
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旨在通过对拟建项目所在地周围环境现状调查,了解周围环境质量现状是否适合建设项目建设;经过对拟建项目的工程分析,预测拟建项目的排污量及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从环保角度对拟建该项目的生产工艺先进性、项目的清洁水平和污染治理方案及项目选址可行性进行分析,为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1.4 指导思想和评价工作原则
(1)坚持清洁生产、达标排放、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不转移污染物的原则,控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2)针对该项目的特点和建设地区的环境状况,加强选址合理性、三废排放、污染物治理措施和环境影响预测。
(3)立足区域环境容量,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原则。
(4)强化环境管理,推行ISO14000标准,充分利用法律、经济、行政、技术等手段综合治理的原则。
(5)切实保护环境敏感目标的原则。
(6)坚持环评工作为环境管理服务的原则、建设项目选址服从城市、区域总体规划和环境规划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保护重要生态环境的原则。
(7)充分围绕“六项审批原则”开展评价工作;遵循《江苏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主要内容标准化编制规定》编写报告。
1.5 环境影响评价因子
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和所在地的环境状况,确定的评价因子列于表1-1。
表1-1 评价因子表
要素 |
现状评价因子 |
影响评价因子 |
总量控制因子 |
大气 |
SO2、NO2、PM10、TSP、 |
SO2、TSP、均苯四甲酸二酐、均四甲苯 |
均苯四甲酸二酐、 均四甲苯 |
地表水 |
pH、DO、CODcr、CODMn 、BOD5、NH3-N、SS、硫化物、挥发酚、石油类 |
COD cr |
废水排放总量、CODcr、NH3-N、SS |
固体废弃物 |
工业固废、生活垃圾的发生量、综合利用及处置状况 |
工业固废的种类、产生量、综合利用及处置状况 |
工业固废排放量 |
声 |
等效连续A声级 |
—— |
1.6 评价工作重点
根据本项目的环境影响特征,结合当前环境管理的有关要求,确定本项目评价重点如下:
(1)工程分析
主要包括项目排污环节分析、污染源源强核算、污染物“三本帐”。重点核算水、气污染物的产生及排放源强,以及采取节水措施后的水量平衡。
(2)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分析
针对本项目的工艺特点,分析其工艺的先进性,从资源的消耗及三废的排放比较核定项目的清洁生产水平,以“三R”原则分析项目的循环经济水平。
(3)环境风险分析
重点对项目氧化工序发生爆炸和废气处理装置完全失效进行影响分析。
(4)污染防治措施评价及对策建议
从经济、技术、环境三个方面,对项目的污染防治措施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的对策建议。针对本项目水解废水浓度较高,难以生化处理的特点,对废水处理及排放进行方案比选,并分析论证,提出合理化的对策建议。
(5)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在对项目源强核算的基础上,强化清洁生产和污染防治措施,并从区域环境总量控制的角度,论证总量控制对策,提出总量控制目标。
1.7 评价工作等级和范围
1.7.1 评价工作等级
(1)地面水环境评价
本项目污水排放量不大,仅76.515m3/d。污水最终进如皋港经济开发区污水厂处理达标后排入长江。地面水环境评价重点在污水处理厂的接管可行性分析。地面水预测评价引用污水厂环评的结论,作三级评价。
(2)大气环境评价
本项目排放废气有工艺废气和浓缩蒸发炉燃煤烟气(如皋港污水处理厂建成前废水采用的处理工艺)。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T2.2-93)中推荐的评价工作等级划分原则,使用下述公式计算出主要污染物的等标排放量:Pi=Qi/COi·109
本项目最大污染物均酐的等标排放量为8.374×108,对比HJ/T2.2-93(4.1.4表2)评价工作级别,根据本地区特点,项目大气环境评价工作等级确定为三级。
(3)噪声评价
本项目为新建,噪声源较少,声源的功率不大、厂区占地面积较大而空旷,周围无需要保护的环境敏感目标,因此噪声按三级评价进行。
(4)风险评价等级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导质》(HJT169-2004)中的评价划分依据,本项目风险评价按照二级进行。
建设项目的环境评价等级汇总于表1-2。
表1-2 评价工作等级表
类别 |
大气环境 |
地表水环境 |
声环境 |
固体废物 |
环境风险 |
评价等级 |
三级 |
三级 |
三级 |
一般分析 |
二级 |
1.7.2 评价范围
1、区域污染源调查范围
本次区域污染源调查范围是如皋港经济开发区现有项目,重点调查的如皋港经济开发区工业污染源。
2、地表水评价范围
地表水环境评价范围是如皋港开发区污水处理厂长江近岸排口上游1500m、下游2000m范围近岸水质进行影响分析。共约3500米长范围,见附图2。
3、大气环境评价范围
大气环境评价范围:以厂区为中心,主导风向为主轴,4km×4km范围,见附图1。
4、声环境评价范围
声环境评价范围:项目周围100m以内,见图3-1。
1.8 环境保护敏感目标
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环境保护目标见表1-3。
表1-3 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
环境要素 |
保护目标 |
相对于 建厂区方位 |
距建厂区 大致距离(米) |
人口(人) |
功能类别 |
环境空气 |
头案村4、10组 |
N |
600 |
80户/320人 |
二级 |
开发区渔场 |
W |
400 |
10人 |
||
如皋麻风病医院 |
WSW |
2000 |
120人 |
||
地表水
|
如皋港引河 |
E |
1400 |
二级河道 |
III |
长青沙水厂取水口 |
SE |
5000 |
|
III |
|
如皋港水厂取水口 |
ESE |
1400 |
|
III |
|
长江 |
S |
1800 |
特大河 |
II |
|
长江北叉 |
SE |
4500 |
|
II、III |
|
四号港 |
W |
500 |
|
III |
|
声环境 |
厂界 |
/ |
/ |
/ |
3类 |
1.9 评价标准
1.9.1 环境质量标准
(1) 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标准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标准执行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有关标准限值见表1-4。
表1-4 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标准
污染物名称 |
浓度限标准值(mg/Nm3) |
依 据 |
||
一小时平均 |
日平均 |
年平均 |
||
二氧化硫 |
0.50 |
0.15 |
0.06 |
GB3095—1996 二级 ☆参照无组织监控值 *参照TJ36-79 |
二氧化氮 |
0.24 |
0.12 |
0.08 |
|
总悬浮颗粒物 |
1.0☆ |
0.30 |
0.20 |
|
可吸入颗粒物 |
0.5* |
0.15 |
0.10 |
|
均四甲苯★ |
0.15 |
|
|
推算标准 |
均苯四甲酸二酐★ |
0.005 |
|
|
表中“★”小时浓度限值是由LD50(中国化工产品大全/化学工业出版社)推算的结果,公式如下:LgCm=1.39 LgLD50-5.73。
(2)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标准
长江如皋段水体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II类标准(中泓)、III类(近岸200m),有关标准限值见表1-5。
表1-5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标准 (单位:mg/L)
项 目 |
II类 |
III类 |
依 据 |
|
pH值(无量纲) |
6~9 |
GB3838—2002 |
||
溶解氧 ≥ |
6 |
5 |
||
氨氮(NH3—N) ≤ |
0.5 |
1.0 |
||
化学需氧量(CODcr) ≤ |
15 |
20 |
||
高锰酸盐指数(CODMn) ≤ |
4 |
6 |
||
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 ≤ |
3 |
4 |
||
石油类 ≤ |
0.05 |
0.05 |
||
挥发酚 ≤ |
0.002 |
0.005 |
||
硫化物 ≤ |
0.1 |
0.2 |
||
总磷 ≤ |
0.1 |
0.2 |
(3)声环境质量标准
声环境执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3类标准,即等效声级昼间≤65dB(A),夜间≤55dB(A)。
(4)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
拟建项目所在地如皋港经济开发区,地下水质量分类按国家《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IV类标准进行(依据如皋市沿江经济开发区环境影响报告书),见表1-6。
表1-6地下水环境质量分类标准 单位:mg/L,pH除外
项 目 |
IV类 |
依 据 |
pH值(无量纲) ≤ |
5.5~6.5,8.5~9 |
GB/T14848-93 |
色(度) ≤ |
25 |
|
溶解性总固体 ≤ |
2000 |
|
氨氮(NH3—N) ≤ |
0.5 |
|
高锰酸盐指数(CODMn) ≤ |
10 |
|
氟化物 ≤ |
2.0 |
|
总大肠菌群(个/L) ≤ |
100 |
|
细菌总数(个/mL) ≤ |
1000 |
(5)环境土壤
环境土壤执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中二级标准,见表1-7。
表1-7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 单位:mg/Kg
项目 |
镉 |
汞 |
砷 |
铜 |
铅 |
铬 |
标准 |
0.60 |
1.0 |
20 |
100 |
350 |
250 |
1.9.2 污染物排放标准
(1) 废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水解废水浓缩蒸发炉燃煤烟气中烟尘、二氧化硫的排放执行《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9078-1996)表2和表4中的二级排放限值;均苯四甲酸二酐无国家排放标准,根据《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B/T13201-91),以二类区大气质量标准为控制目标,在大气污染物扩散稀释规律的基础上,计算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速率。具体见表1-8。
表1-8 废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污染物 |
最高允许 排放浓度(mg/m3) |
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值(mg/m3) |
最高允许排放速率Kg/h) |
标准来源 |
烟气黑度 |
≤林格曼1级 |
GB9078—1996 |
||
烟尘 |
200 |
0.2 |
/ |
|
二氧化硫 |
850 |
2.4 |
/ |
|
颗粒物 |
120 |
1.0 |
5.9 |
|
均四甲苯 |
/ |
0.15 |
0.765 |
GB/T13201-91 |
均苯四甲酸二酐 |
/ |
0.005 |
0.06 |
注:1.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值以环境空气质量一次浓度为限值。
2. 排气筒高度20m。
(2) 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项目前期废水经企业污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排入四号港,废水排放执行一级标准;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建成后,本项目生产工艺废水首先经厂区污水处理站预处理,处理后的废水进入如皋港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进行深度处理,最终所有废水经由其污水排放管线排至长江,因此本项目排水应执行污水厂“接管标准”,而园区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表4的一级标准限值。有关标准值见表1-9。
表1-9 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标准 类别 |
污染物名称及浓度限值(mg/L) |
||||||
pH |
COD |
BOD5 |
石油类 |
SS |
氨氮 |
TOC |
|
接管标准 |
6~9 |
500 |
300 |
20 |
400 |
—— |
/ |
一级标准 |
6~9 |
100 |
≤20 |
5 |
70 |
≤15 |
20 |
1.9.3 噪声评价标准
项目厂界噪声排放执行GB12348—90《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Ⅲ类,即等效声级昼间≤65dB(A),夜间≤55dB(A)。
施工期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具体见表1-10。
表 1-10 噪声评价标准
施工阶段 |
主要噪声源 |
等效声级Leq dB(A) |
|
昼夜 |
夜间 |
||
土石方 |
推土机、挖挖掘机、装载机等 |
75 |
55 |
打 桩 |
多种打桩机等 |
85 |
禁止施工 |
结 构 |
混凝土搅拌机、振捣棒、电锯等 |
70 |
55 |
装 修 |
吊车、升降机等 |
65 |
55 |
1.9.4 固废贮存标准
固废在公司内储存时,执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中相关规定。
1.1 评价工作程序
本次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见图1-2。
2 老厂情况简述
如皋市乐恒化工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8月,产品为均酐,年产生量为200t。
2.1 老厂周边关系
生产场所位于距柴湾镇镇政府东2.6Km的柴湾农机站内,具体地理位置为柴湾镇茶安九组。
老厂生产场所较狭窄,周围环境敏感点多,厂址北侧170m、东侧10m、西侧60m内均有零星居民。
2.2 老厂“三废”排污现状、评述与主要环境问题
根据厂方提供的有关现有“三废”监测资料,现简述如下。
2.2.1 废水处理措施及排放状况
该厂外排废水有生产废水和厂区生活污水。年产生高浓度水解废水1420m3/a,生活污水约600m3/a,其余废水300 m3/a。
废水处理措施为:高浓度水解废水采用蒸发浓缩,浓缩冷凝水用于废气喷淋。生活污水分类处置,如厕废水送周围农田肥田,食堂废水经隔油后排至厂西侧的复兴河。2002年10月,南通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环境监测站验收监测结果为(通环监验字(2002)第040号): pH值在7.01~7.06,SS 30~36mg/l,CODcr 31~46 mg/l,NH3-N 0.15~0.23 mg/l。
如皋市环境监测站对该厂日常监测结果表明,总排口废水有超标现象。2005年的监测结果表明,废水中COD为705mg/L、721 mg/L,其超标主要原因为企业排污管网混乱,清污分流不清,部分水解废水混排至净下水中,加之食堂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无明显效果。
2.2.2 废气处理措施及排放状况
项目废气主要为氧化废气以及均苯四甲酸脱水和均酐升华时排放的含均酐废气,项目氧化废气采用水喷淋处理,脱水、升华出料废气集中收集后通入水中,但升华抽真空的真空泵尾气以无组织形式排放。项目废水浓缩蒸发炉使用无烟煤为燃料。废气验收监测结果见2-1。
监测结果表明,验收时监测所选用的评价指标均符合《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浓缩炉排放的SO2、烟尘均符合《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2005年5月如皋市环境监测站对老厂无组织排放的废气进行了监测,监测结果表明,厂界均苯四甲酸二酐存在超标现象,最大超标倍数为3.72倍。超标原因是真空泵尾气中含均苯四甲酸二酐,而老厂对该尾气未采取处理措施,废气无组织从车间逸散到外环境中。均四甲苯最大监控浓度为0.045mg/m3。
表2-1 老厂废气验收监测结果统计 单位:(mg/L)
设施 |
点位 |
污染物 |
监测结果 |
均值 |
氧化废气水喷淋塔 |
排气筒 |
苯 |
0.900 |
—— |
甲苯 |
0.67 |
—— |
||
非甲烷总烃 |
2.16~2.97 |
2.45 |
||
无组织监控点 |
下风向 |
苯 |
未检出~0.098 |
—— |
甲苯 |
未检出~0.109 |
—— |
||
TSP |
0.09~0.50 |
0.28 |
||
非甲烷总烃 |
1.35~1.58 |
1.46 |
||
废水蒸发浓缩炉 |
排气筒 |
SO2 |
206~223 |
223 |
烟尘 |
21.2~56.6 |
26.0 |
2.2.3 噪声排放状况
老厂厂界验收时西厂界超标(由于氧化厂界紧邻西厂界),后对罗茨风机采取了消音措施,2003年3月,如皋市环境监测站监测对其厂界进行了监测,监测结果表明【皋(03)环监(声)字第007号】,老厂厂界噪声均符合《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III类标准。
2.2.4 固废排放状况
据厂方提供资料,老厂废水处理产生的废渣均送南通市清源工业废物综合处理厂。后送如东大恒固废处理有限公司处置。废活性炭和废硅胶由供货方回收再生。全厂每年产生约5t/a生活垃圾、采用垃圾桶收集,然后由市环卫车拉走,送市垃圾场集中处理。
2.2.5 老厂“三废”排放量
老厂三废排放量见表2-2。
表2-2 项目污染物排放量量
种类 |
污染物名称 |
产生量t/a |
削减量t/a |
排放量t/a |
废水 |
废水量 |
10253 |
133 |
10120 |
COD |
76.524 |
72.372 |
4.152 |
|
BOD |
18.025 |
16.779 |
1.246 |
|
SS |
1.899 |
1.251 |
0.648 |
|
NH3-N |
0.046 |
0.034 |
0.012 |
|
废气 |
均酐 |
12.059 |
9.942 |
2.117 |
均四甲苯 |
0.011 |
0 |
0.011 |
|
固废 |
61.160 |
61.160 |
0 |
2.2.6 主要环境问题
1.老厂环评批复该项目卫生防护距离为200m,但如皋市柴湾镇未能落实搬迁周围居民的承诺,这是周围居民举报的原因。
2.企业后期生产量有所扩大,废水处理设施不能完全满足处理要求,导致废水超标排放。
3.企业排污管网混乱,清污分流不清。
4.废气治理力度不大,出料废气通入水池吸收处理,由于阻力大,废气处理效果较差,车间无组织逸散的污染物较多。
2.2.7 须在本次搬迁过程中加以解决的环境问题
经对老厂进行调查情况可见,在“三废”治理工作方面存在如下问题,有待此次搬迁过程中加以解决。
1. 老厂现有废水浓缩蒸发治理设施在运转过程中,运转费用高,工作量大,设备容易腐蚀老化,维护维修工作量大,因此必须选择一种经济技术可行的废水处理方法。
2. 切实解决好,排污管道清污分流问题,严格实现污污分流,分质处理。
3. 解决脱水升华车间无组织废气排放状况,一方面减少废气对环境空气的影响,另一方面最大限度保障操作工人的身体健康。
4.老厂目前存在水资源的重复利用和循环利用率不高,水浪费较大。本次应加强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工作,喷射泵运行水、熔盐泵间接冷却水、废气水喷淋塔运行水均必须最大限度循环使用。